電氣火災痕跡物證制備裝置通過模擬電氣故障引發火災的真實情況,結合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,實現電氣火災痕跡的制作和原因分析。其核心原理分為四個部分:故障模擬原理、數據采集與控制原理、痕跡制作原理,以及輔助分析原理,具體內容如下:
一、故障模擬的原理
該裝置通過模擬電氣線路或設備常見的故障情況,如短路、過載、局部過熱及火花放電等,來引發火災。這些故障通常是實際火災的成因,通過模擬可以重現火災發生時的電氣環境。
短路模擬:模擬導線之間的短路現象,觀察并記錄熔珠的生成過程。在短路發生時,電流會迅速增大,產生高溫電弧,導致導線局部熔化,從而形成熔珠。
過載模擬:模擬導線在超過額定電流的情況下運行,研究過載對導線及熔珠的影響。在過載狀態下,導線溫度升高,可能導致絕緣層受損,從而引發火災風險。
局部過熱模擬:研究導線在局部溫度過高時可能導致的燃燒現象。局部過熱可能由于接觸不良或散熱不良等因素所致。
火花放電模擬:模擬導線之間或導線與其他物體之間因火花放電而引起的燃燒現象。火花放電可能會產生高溫,從而點燃周圍的可燃物。
二、數據采集與控制原理
該設備配備了高精度采集卡、模塊、PLC和計算機,能夠實時采集和控制電氣參數。
電壓和電流的采集:使用高精度的電壓和電流采集模塊,能夠實時獲取實驗過程中的電壓和電流數據。采集頻率高,能夠及時捕捉瞬時變化。
溫度采集:使用接觸式溫度測量(如K型熱電偶)和非接觸式溫度測量(如熱成像儀)的方法,實時監測實驗過程中溫度的變化。
控制系統通過微機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、處理和控制,從而實現電壓和電流的調節與控制。該系統具備零電壓啟動、過電流保護和溫度控制保護等功能,確保實驗的安全進行。
三、痕跡制備的原理
在模擬故障的過程中,裝置會制備出用于后續分析的痕跡熔珠。這些熔珠是電氣火災證據的重要組成部分,可以通過金相分析等手段來確定其形成原因。
熔珠的形成:在短路、過載等故障模擬的過程中,導線局部會熔化并形成熔珠。熔珠的形態、尺寸及金相結構等特征能夠體現出火災發生時的電氣環境。
痕跡保存:該裝置能夠保留火災痕跡,例如熔化痕跡和溶蝕坑等,以便于后續分析。這些痕跡是識別火災起因的重要依據。
四、輔助分析的原理
該裝置還配備了一些輔助分析功能,例如紅外攝像系統,能夠用于觀察電氣火災發生過程中各個細節。
紅外攝像:利用紅外攝像設備,記錄電氣火災發生時的每一個細節,包括電弧的產生和火焰的擴散等。這些視頻資料對分析火災的成因和發展過程具有重要的價值。
數據存儲與分析:電氣火災痕跡物證制備設備系統能夠保存所采集的數據,并具備數據查詢、打印輸出等功能。通過數據分析軟件,可以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更深入的處理和分析,以得出實驗結果。